风系统,如果敌人从通风管道投毒……”他的话没说完,所有人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维也纳警方提供的酒店图纸显示,七家代表团下榻的酒店都使用同一品牌的中央空调,而该品牌的欧洲总部就在布达佩斯——“夜莺”频繁出入的城市。
梁良迅速梳理出行动优先级:“第一,突袭里昂化工厂,缴获未活化的毒剂;第二,监控布达佩斯的中央空调总部,防止敌人植入后门程序;第三,24小时跟踪‘夜莺’,掌握她的行动轨迹;第四,升级维也纳会议中心及周边酒店的安保,重点排查无人机和通风系统。”
指挥中心内,各国代表立刻开始部署:法国特种部队紧急集结,准备对里昂化工厂展开突袭;匈牙利警方监控中央空调总部的所有出入口;奥地利反恐部门增派无人机干扰设备,对会议中心周边实施信号屏蔽;国际刑警组织则发布红色通缉令,全球搜捕“夜莺”。
当第一缕阳光透过指挥中心的落地窗洒在屏幕上时,整合后的行动方案已经成型。梁良看着电子地图上密密麻麻的行动标记,心中清楚这只是开始——神秘人物的网络如同章鱼的触手,深入全球各地的阴暗角落,每斩断一根,都可能牵出更庞大的根系。
林徽将一份加密文件推到他面前,这是从“夜莺”的通讯记录里破解出的:“她提到‘主人将亲自监督最后的环节’,这说明神秘人物很可能已潜入欧洲,甚至就在维也纳。”文件末尾的一串数字经破译后,显示为一个维也纳的私人邮箱地址。
“看来我们要去会会这位神秘人物了。”梁良合上文件,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指挥中心的屏幕上,代表各国行动小组的绿点正在向目标区域移动,一场横跨数国的反恐行动即将展开。而在维也纳古老的街道深处,一个戴着宽檐帽的女人正走进咖啡馆,将一份写满暗语的报纸放在靠窗的座位上,她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猎物已经进入陷阱,只待时机成熟,便可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