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复后的木舟被安放在博物馆中央,周围环绕着从各殖民星带回的木材样本。
人们说:“这不是残骸,是所有游子的精神坐标。”
第九十八章木作的永恒公式
物理学家终于破解了“木作与宇宙”
的终极关联:榫卯结构的应力分布规律,竟与黑洞周围的时空曲率公式完全吻合。
这意味着,人类在木头上摸索的规律,本质上是对宇宙法则的无意识触碰。
木哲的女儿木理,将这一现转化为“永恒木作公式”
——用数学模型推演不同木材的最佳咬合方式,却在最后加上了一条“人文参数”
:“匠人的心跳频率”
。
“完美的榫卯,永远差一点算法算不出的温度,”
她说,“就像地球老木匠凭手感找到的角度,误差里藏着神性。”
基于这个公式,人类造出了能抵御时空扭曲的“星舰木核”
,让星际航行变得更加安全。
而每个木核的内侧,都刻着一行小字:“致敬那些在木头上触摸宇宙的手。”
第九十九章木纹里的星河
新星球的博物馆迎来了它的“万年纪元”
。
此时的博物馆已不是一栋建筑,而是遍布星系的“木作网络”
——从地球老楼的全息投影到星舰上的微型工坊,从记忆年轮库到星木共生林,共同编织成一张跨越时空的“木作星河”
。
在万年纪元庆典上,王溯的后代王恒一,用所有殖民星球的木材拼接成一把“万星木勺”
。
勺柄是地球紫檀,勺身是星木,勺底嵌着火星赤木与冰星寒木的碎片,勺柄末端刻着一行小字:“我们都是木头做的孩子。”
当他举起木勺,仿佛能听见万年来的木语在回响:王师傅的凿子声、叶东虓父亲的刨木声、孩子们的笑声、星木生长的簌簌声……所有声音汇聚成一句话,流淌在每个木匠的血脉里:
“好好做,别停。”
此时,新星球的泡桐树已长成覆盖大陆的森林,每片叶子的脉络都是天然的榫卯图案。
风吹过林海,出的声音与地球老楼的风声一模一样,像一声跨越万载的叹息,又像一句温柔的叮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