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意见能够指摘林有成这部《潜伏》,完全不同于之前《触不到的恋人》的争执。
“是真得没有想到林有成居然会写这样一部谍战作品,在我看来,林有成这部《潜伏》甚至超越了他之前那一部《风声》。”
“你们有没有发现,林有成的这部《潜伏》小说打破了以往谍战小说的一贯严肃作风,包括他之前的那部《风声》,这里面有不少喜剧的色彩,尤其是在天.津站这个部门里面,余则成巧妙地处理了自己与站长吴敬中、同事马奎、陆桥山和李涯的复杂关系,这里面的情节设计也是相当精彩有趣。”
“这里面除了有革命先辈们的信仰,关键林有成的写得爱情也太让人动容了,翠平和余则成实在是让我为之难受,还有之前左蓝牺牲的时候,余则成也非常清楚地知道,现实只允许他悲伤一个晚上。在我看来,翠平和余则成之间爱情戏的重要性和精彩程度,丝毫不逊于紧张刺激的谍战。革命题材和爱情题材的结合,是将两种浪漫情怀捏合在一起,在严酷的斗争环境里,一对男女日久生情,还有比这更浪漫的爱情吗?”
“是的,这样的爱情真得太浪漫,太精彩了!余则成和翠平的爱情之所以精彩,还源于林有成在情节设计上就独具匠心,营造出了一种错位感:一个是城市知识分子,训练有素的特工,一个是乡下的农妇,大字不识一个,但当一个还在为信仰纠结的时候,另一个已经是老.党.员了。”
“没错,这种沉稳和鲁莽、知识阶层和劳动阶层、含蓄和直白、成熟和青涩的对立,让之后矛盾的产生以及和解变得顺理成章,也比单纯伟光正式的并肩战斗更容易打动读者内心。”
编辑们都是控制不住地在讨论林有成的这部小说,可以说已经不知不觉间在编辑部里面开始了对于林有成这部小说《潜伏》的研讨会。
张伟也忍不住说道:“最重要的是,小说里面的每一个角色都相当真实,让人印象深刻,像那个李涯,作为佛龛被从延.安交换回来,他和吴敬中、谢若林、陆桥山都不同,李涯不贪慕钱财、不追求权力,他有他的信仰,尽管他的信仰最终失败,但直到死前最后一刻,李涯都没有放弃。”
“是的,我也对这个角色印象深刻,陆桥山改头焕面,回到天.津站的时候,李涯说:我运即国运,这种败类都这般重用,我由衷地为党国的前途担忧。言语间难掩忧伤。他是真得在为自己所坚持的信仰而一直尽忠的人,只能是可惜他走在了错误的道路上。”
“林有成写得李涯这个角色,真得很可惜走在错误的道路上,当有人问起李涯这一切是为了什么的时候,他说:为党国消除所有敌人,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从抗ri战争到解放战争,这是他一以贯之的信念。即便是余则成,也半真半假地跟他说:像李队长这么精忠报国的人,我见到的还真不多。”
“没错,他是真得希望孩子们过上好日子,也是希望国家会好。有一个情节是李涯被余则成当众打了一耳光,独自一人默默流泪。他认定的地下党不仅没有落入己手,还当众羞辱自己,李涯的愤懑和无奈可想而知。正因为他的坚持让人敬佩,他的命运才愈发让人感到悲哀。”
“在天.津站,其他人的弱点都太鲜明了,而李涯不同,他的信仰和责任感挺可怕的。”
“说得太对了,站长吴敬中有着老特务的算计和城府,他最后带走余则成,我觉得他是知道余则成潜伏的身份,但是那个对于他而言,已经不重要了。”
“我也有这个想法,吴敬中知道余则成是内鬼,余则成也知道吴敬中知道自己是内鬼,双方心照不宣。吴敬中利用余则成敛财,余则成利用吴敬中利用自己敛财进行潜伏,余则成潜伏为了情报,风险大,吴敬中才是最好潜伏者,为了财而且让余则成露头去敛财风险低。”
……
作为《人民文学》的主编徐华州听着编辑们的讨论,心里连连点头。
徐华州内心深处也由衷地对林有成这部小说表示喜欢,毫不吝啬赞美之词,可以说林有成的这部《潜伏》就是徐华州所期待林有成这样一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带来的作品。
故事精彩又充满文学的厚重感,关键是这里面的情节设计每一处都富含深意。
在徐华州看来,林有成这部《潜伏》真的需要反复去读去看,因为这里面似乎有太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