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曲小说 > 都市言情 > 鳏夫的文娱 > 第三一零章【危险的作品】(求订阅)

第三一零章【危险的作品】(求订阅)(2 / 4)

十多年间的沧桑变化。叙事方式也是单一的,整个叙述是以江夏的视角、用回忆的手法、依照时间顺序来推进的,因此也贯穿了统一的腔调。

    在行文中保持着一种沉稳、严肃、冷静和直率,不慌不忙地从容道来,一边回忆一边讲述,一边感受一边表达,一边提问一边分析。

    江夏的欢愉和痛苦、疑惑和追问,都被讲述得理性而直白,还时时透出一种浸在骨子里的沉痛之感。

    林有成并没有改变故事的行文叙事,也没有想采用不同的人物视角去写这个故事,因为他很清楚这个故事并不是华美精巧的,也不是轻松愉悦的,反而是有种让人肃然心动的力量。从一开始,江夏就自剖其心,他对杨菊的炽热的情和欲,他因为爱上有罪之人而卷入其罪的羞耻和自责,他不知道对爱人的罪行是该理解还是该谴责的矛盾和迷惑,他因为自己对杨菊的背叛和拒绝而产生的内疚与怀疑,还有他对解放战争之后成为俘虏的罪责该如何面对和评判的追问与思考,他对麻木不仁和沉默不语的警醒与质疑,都以一种坦诚、敞开又真切的态度朗声说了出来、问了出来。

    可以说,整个故事就是把江夏的所感、所思和所察,从个体最细微的心思、到人心最深处的幽暗,从最简单的愉悦、到最痛切的责问,都不加修饰地摊在读者眼前,一丝不苟,也一丝不挂。

    正是因为不为人讳言,也不为己讳言,只是认真地观察,郑重地思考,沉痛地诘问,既不举重若轻,也不避重就轻。正是因为如许的真诚和庄重,江夏与杨菊不合理论的情爱纠葛才能不带有一丝淫.邪和轻.浮。

    其实真正需要林有成特别改写的情节,也就是的第二部分,已经长大的江夏再次见到杨菊是解放战争之后,杨菊因为在对面担任过监狱的女看守,还被安排处理杀过我谠人士,自然也就会要接受审判,但是很显然,最重要的情节也不会改变,杨菊就是一个文盲。

    为了避免暴露自己是文盲,杨菊在审判时上拒绝被辨认笔迹,直接揽下被指控的所有罪行。文盲作为重要的象征,其实也可以算是象征着一些人在那个战争时期,像文盲一样生活在黑暗和无知当中,既无法辨别是非也无法在是非面前保护自己,大多数人只能选择麻木地接受。可以说,整个故事一直围绕着文盲这个核心思想:因为杨菊不认识字,江夏才为他朗读。

    即便是在接受审判时,杨菊被昔日的同事栽赃了很多莫须有的事情,她也没有去争辩。

    当然林有成也很清楚,这个故事和鲁迅的那部最后不认识字,画了一个圈的阿Q不一样,因为在鲁迅笔下的阿Q这个深受剥削压迫而不觉悟的贫苦农民的遭遇,是揭露了封建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以及愚昧。

    现在林有成笔下改编的杨菊是城里的人,虽然是个文盲,但一直都在城里生活,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能辗转成为监狱的女看守。因为无知,只是遵照上面的命令。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考虑到这部分人因为职权缘故或多或少已经犯过错,在解.放战争之后,我军会先对这些人进行集中教育,随后根据他们犯错的级别以及留去意愿对其进行释放、改造、留用等处理。对于那些执意助纣为虐的俘虏,以及虽不是战犯,但也曾残害的内战分子,还有冥顽不灵的人,除去一部分因罪孽深重而被直接枪决的,一般会对其实行一段时间的监禁和改造,一般被监禁的时间往往都达到了十年以上。

    很显然,杨菊就是虽不是战犯,但也曾残害过人的内战分子。

    在林有成看来,这也是《朗读者》这个故事的特别之处,即

最新小说: 我的弟弟是狼灭 今生只为你 勾帝心,陛下被钓成了翘嘴 都市修真便利店 铁血巾帼 刚满十八岁,系统让我开始养老 高武:略微出手就是系统的极限 穿宋后与语文天团为敌 九零恶毒后妈,我靠洗白养崽暴富 我父母的中二幻想照进现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