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曲小说 > 都市言情 > 鳏夫的文娱 > 第二七六章【光独照在孩子的路】(求订阅)

第二七六章【光独照在孩子的路】(求订阅)(2 / 4)

节约成本,早工作早领工资,她已经很清楚自己要考高中,要考大学,而且还是父亲说的那所医科大学。

    林兆喜的班主任自然也会问林兆喜这位成绩优秀的学生是如何考虑的。

    毕竟参加中考的名额也是要经过筛选、预选层层闯关后才能进入最后的中考角逐。筛选是在五月中旬与初中毕业考试同题同卷一次进行。虽然,筛掉的是少数同学,他们经过这一筛,对升学“望洋兴叹”,不存幻想,和同窗好友分道扬镳,各奔东西,音信杳无,几乎永无再见的机会。

    筛选上线的同学集中学习一个月后参加预选。中师、中专、中技预选与初中升高中、职中考试同卷进行。预选是一次残酷的“厮杀”。

    刷!刷!刷!刷刷刷!一大片一大片的学子在预选这一关被无情地碾压。

    有的班级甚至有的学校惨遭“全军覆灭”的命运。每年应届生、补习生共有四千多人,闯过预选这一关的仅有五百余人。

    最后一关中考,预选上线的同学进行最后“决战”,能够过关斩将成功升入中专、中师、中技的仅有一百二三十个。

    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疏导人才拥堵的状况,在之后的1990年,中师招生改革,应、往届生按比例录取,当年录取六层应届生、四层往届生。应届生的录取比例逐年增加。一直到1993年,中师一律招收应届毕业生,往届生只能报考中专,往届生的升学空间遭到空前的挤压。

    这些在县城竞争厮杀那是相当残酷的。

    残酷的压力,源于竞争强烈,录取名额少。每一所初中,补习班人满为患,补习生几乎和应届生一样多,不少同学不到黄河心不死,坚持长年“抗战”。每一次落榜,大多都会平添许多压力和焦虑。尤其是八十年代滞留补习班的学长,大块头儿、老气横秋、胡子巴茬成为他们身上的标签。单从年龄、身高、衣着上看,很难分清他们是老师,还是学生。

    那时,国家规定超过十八岁的不能报考。如果孩子发蒙读书晚,不知不觉的就踩到了“十八岁”这根红线。所以,在考生登记表上,当年很多的学生几乎都是“年年十八岁”,“越活越年轻”。实际年龄比档案年龄大一两岁或者三五岁的比比皆是。彼此心知肚明,见怪不怪。

    甚至可以说,之所以在中考这条独木桥上挤得头破血流,就是人人都不轻言放弃。有的补习几年预选不上,看到情况不对,赶快撤退,灰心丧气地退出竞争,有的预选年年上线,中考却年年落榜,心中五味杂陈,满肚子的苦水无处倒。放弃吧,担心功亏一篑;继续战斗吧,又不知何年是尽头?害怕陷入无穷无尽的青春消耗之中,成为范进的徒弟。

    这一直要到1998年开始,中专、中师毕业后不再包分配,成绩优秀的初中毕业生优先选报高中。再后面2000年,中考预选取消,普高、中专、中师招生考试同步进行。

    现在,中考一旦落榜,很多人对未来充满恐惧。

    不过,对于林兆喜而言,她并没有恐惧,就像她的老师和她说的,她的成绩考高中不会有问题的。

    另外,林兆喜的班主任也没有问林兆喜为什么没考虑报考中专,因为学校的老师也都知道林兆喜的父亲是作家林有成,家庭条件自然也不需要林兆喜早早地毕业工作。

    这些都是林兆喜,还有林兆满都不会知道的,有些命运从父辈走得路就开始不一样了

最新小说: 在北宋当陪房 创建救世组织,全网直播收容 星际大领主 从红楼开始的名著之旅 都市:从炒股开始暴富 心软美人,反派弟弟是阴湿病娇 辞职创业,利用黑科技改变全世界 不生了!主母重生悔婚!绝嗣权臣哭疯 重生1980:开局放弃返城娶村花 对照组兼祧四房?康巴汉子真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