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港,旌旗蔽空,桅杆如林。南海都护府组建的第一支远航探索舰队,即将启航。这支舰队规模并不庞大,仅由五艘新下水的“镇海级”福船和十艘护卫艨艟组成,但意义非凡。都护张谦一身崭新的明光铠,立于旗舰“定远号”船头,望着眼前浩渺的南海,心潮澎湃,却又倍感压力。他知道,自己肩负的,不仅是寻找黄金,更是为帝国开拓万里海疆的重任。
码头上,人山人海,有前来送行的官员,有期盼亲人平安归来的水手家眷,更有无数怀着发财梦的商人。李琰虽未亲至,但派来了钦差,宣读勉励诏书,并赐下“大唐南海探索舰队”的旗帜。随着一声嘹亮的号角,舰队缓缓升起风帆,在岸上山呼海啸般的祝福与担忧声中,乘着初夏的西南季风,驶向那未知的、充满机遇与危险的南方海域。帝国的海洋之梦,化作了眼前这劈波斩浪的船影。
就在大唐舰队扬帆南下之际,泰西封的王宫内,安苏娜女王正面临着一个更为隐秘的危机。她最信赖的侍女长,同时也是赵崇珣安插在她身边、负责与都护府秘密联络的女间谍,向她禀报了一个惊人消息:部分波斯旧贵族,似乎与逃亡在外的“黑羊部”残党重新搭上了线,并可能得到了拜占庭的暗中支持,正在密谋发动新一轮叛乱,目标直指安苏娜和赵崇珣!
这一次,敌人的行动更加隐蔽,线索模糊,难以抓到头绪。安苏娜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立无援。深夜,她以商议新军布防为名,将赵崇珣秘密召入寝宫密室。
烛光下,安苏娜褪去了女王的威严,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与脆弱:“赵都护,孤……朕能相信你吗?”
赵崇珣单膝跪地,沉声道:“末将受先王与陛下重托,护佑大王,万死不辞!”
安苏娜看着他坚定的眼神,深吸一口气,将侍女长获得的情报和盘托出。“敌人藏在暗处,朕身边……不知还有谁可以完全信任。”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朕需要你,需要大唐的力量,帮朕度过此劫。事成之后,波斯……愿与大唐,永为父子之邦!”这是她所能做出的最重的承诺,将波斯的未来,更深地绑在了大唐的战车上。赵崇珣心中震动,郑重领命,一场围绕波斯王权的暗战,悄然升级。
东宫内,太子李琮对拉什米卡公主的学识愈发倚重,两人相处的时间也越来越多。这日,李琮在处理一份关于漕运改革的奏章时,遇到了一个关于水流速度与运力计算的难题,百思不得其解。他习惯性地召来了拉什米卡。
拉什米卡仔细看了问题,并未直接解答,而是拿起笔,在纸上画出了一条河流的简易示意图,然后用天竺数字和符号,列出几个简洁的公式,一步步推导,很快便得出了清晰的结果。
李琮看着那简洁优雅的演算过程,恍然大悟,不由赞叹道:“公主真乃女中诸葛!此法精妙,远胜筹算!”
拉什米卡微微低头,谦逊道:“殿下过誉了。此法虽源自天竺,然其理相通,在于把握万物运行之规律。学问之道,无分东西,唯真与用而已。”
她抬起头,目光清澈地看着李琮:“就如殿下推广此算法,非为标新立异,实为经世济民。妾身能为殿下略尽绵力,亦是缘分。”
看着她温柔而睿智的眼神,听着她通透豁达的言语,李琮心中那因黄金狂潮而起的迷茫,似乎找到了安放之处。他忽然觉得,眼前这位异国公主,不仅是他学问上的良师,似乎也成了他心灵上难得的知己。一种超越师徒、介于友情与朦胧情愫之间的情感,在年轻的太子心中悄然滋长。他伸出手,轻轻握住了她放在案几上的手,低声道:“能得公主相助,是孤之幸。”拉什米卡的手微微一颤,却没有抽回,脸颊飞起两抹红霞,更添娇艳。
亚历山大港的“大唐图书馆”因其务实的转型,声誉日隆。赫利俄多鲁斯主持的沙龙,逐渐成为了当地学者、工匠甚至官员交流实用技术的平台。刘仁轨见时机成熟,顺势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计划:由唐军出资,与亚历山大港本地学者合作,建立一所小型的“技术学院”,系统性地传授大唐的农业、医药、算术和部分不涉密的工程知识,并同时学习当地的玻璃制造、建筑和某些希腊医学知识。
这一提议,得到了渴望获得大唐先进技术的本地富商和部分开明贵族的支持。就在筹备之际,一位意想不到的访客来到了图书馆——一位来自意大利半岛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