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
他最后看了一眼石碑,转身走向岛屿边缘。海面依旧漆黑,但他心中已有方向。
“若世间仍有光,便由后来者亲手点燃。”他轻声道。
下一瞬,海浪翻涌,一道银色光桥自深渊升起,直通海面。阿烬踏上光桥,身影逐渐淡去,最终消失在波涛之上。
七日后,渔夫正在修补渔网,忽觉海风骤变,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熟悉的气息??那是白焰燃烧后的余温,带着淡淡的檀香。
他猛地抬头,只见远处海平线上,一人踏浪而来。
白衣染尘,眉心烙印如火,背负断剑,掌心微光跳动。
“阿烬!”渔夫扔下渔网奔去。
玄鸢闻声而出,年轻人与少年背篓也从村中赶来。五人重聚海滩,无人多言,只是相视一笑。
“你回来了。”玄鸢说。
“我回来了。”阿烬点头,“但事情还没完。”
众人肃然。
“命种还在。”阿烬望向远方,“它换了形态,藏在人们的依赖与盲从中。也许有一天,他们会造出新的《命册》,立起新的命宫,供奉新的神明。但只要我们还在,只要还有人记得银灯的温度,就永远不会真正失败。”
年轻人握紧玉片:“那我们就一直走下去。”
“好。”阿烬微笑,“这一次,不为推翻谁,只为照亮谁。”
自此,五人再度启程。
他们不再有明确目标,而是游走四方,倾听民间疾苦,揭穿谎言,唤醒麻木之心。他们在荒村讲授“不信之道”,在废城重建自治之约,在学堂写下第一本无命盘教材??《人书》。书中第一章写道:
>“人生而无命,唯志所趋。你不需问前路如何,只需决定此刻往哪走。”
十年后,大陆各地兴起“信坊”,百姓自发聚集,讨论何为公正、何为自由。火焰花不再仅生于战场遗迹,而是在学堂门口、市集中央、甚至官员府邸前盛开。传说只要诚心发问,便能在花影中看到一丝启示。
而那块完整的玉片,已被阿烬交予少年背篓保管。他说:“我不再是唯一的持玉者。你们每一个人,都是。”
又五年,南海爆发海啸,巨浪滔天,百城告急。危难之际,竟有数十名青年挺身而出,手持玉片残片,合力引动信之力,在海上筑起一道光墙,硬生生将洪流分流。事后人们发现,那些青年彼此素不相识,却在同一夜梦见了一盏银灯。
此役之后,“持玉者”不再特指某一人,而成了一种象征??凡是敢于反抗宿命、守护他人之人,皆可称之。
百年流转。
阿烬的名字渐渐成为传说,有人说他飞升成神,有人说他化作风雨,还有人说他仍在世间行走,只是换了模样。唯有每年春分之夜,东海之滨总会浮现一道银色光桥,持续一炷香时间。若有心者踏上去,据说能听见石碑低语:
>**“你还相信自己吗?”**
回答“是”的人,归来后眼神清澈,终身不惧黑暗;
回答“否”的人,则沉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