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走在前面的,是金仙公主。
她身着一件月白色的道袍,袍袖宽大,上面用银线绣着祥云流水的暗纹,简约却不失华贵。
她年岁稍长,面容清矍,眼神平静如古井,世间万物都难以在她心中掀起波澜。
紧随其后的玉真公主则显得活泼许多。
金仙公主三十二岁。
玉真公主不过二十七岁。
玉真公主穿着一身藕荷色的宫装,外面罩着一层轻纱,行走间衣袂飘飘,宛若仙子。
她的眉眼与李隆基有几分相似,但更为精致,嘴角天然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显得既亲切又疏离。
两人一踏入殿内,目光便齐齐落在李璘身上。
那眼神里没有惊讶,没有畏惧,只有一种长辈审视晚辈的坦然。
“哟,我们的大唐新君,倒是在太子妃这里躲清闲呢。”
玉真公主率先开了口,声音清脆,带着几分揶揄。
张良娣连忙起身,盈盈一拜:“两位姑姑万安。”
李璘也站了起来,微微颔首:“姑姑。”
“行了行了,都是一家人,别搞这些虚礼。”
金仙公主摆了摆手,径直在桌边坐下,目光扫过满桌的佳肴,“看来我们来得不巧,打扰你们叔嫂的雅兴了。”
太子妃脸上一红。
“姑姑说笑了,璘儿刚来,菜还没动几筷子呢。”
张良娣巧笑嫣然,亲自为两位公主添上碗筷:“知道姑姑要来,特意备了您二位爱吃的素斋。”
说着,宫女们便流水般呈上几道精致的素食,摆在两位公主面前。
“还是良娣你贴心。”
玉真公主拿起筷子,夹了一口香蕈,赞道,“不像某些人,当了皇帝,架子也大了,连个皇后都懒得立,是想让整个后宫都由你这个皇嫂来操持吗?”
话头,就这么直白地被挑开了。
这句话,说得李璘也脸红了。
这是出家人应该说的话吗?
张良娣掩嘴一笑,倒是浑不在意,接过了话头:“姑姑说的是,我也正劝他呢。这六宫不可无主,江山社稷,也需要一位国母来安定人心。只是璘儿他眼光高,寻常的庸脂俗粉,哪里入得了他的眼。”
“眼光高?”
金仙公主放下筷子,那双平静的眼眸终于有了一丝波澜,她看着李璘,缓缓开口,“如今不是你眼光高低的问题,是江山稳固的问题。五姓七望蠢蠢欲动,你初登大宝,根基未稳,急需一场大婚来安抚人心,彰显皇恩浩荡。”
她的话语不疾不徐,却字字敲在要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