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领龛谷、定远2县;州治龛谷县,金兰州、金州先后属临洗府、临洗路管辖。 [36] [41]
元太宗六年(公元1234年),蒙古占领兰州,沿袭金制,置兰州,领阿干县,设司候司;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阿干县、司候司入兰州,并废兰州堡、寨,龛谷、定远2县入兰州;元代兰州、金州属陕西行省,废卓啰和南监军司,置庄浪州(治今永登县),属甘肃行省。
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徐达率军攻取兰州,降兰州为兰县、金州为金县,属陕西布政使司临洮府。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置陕西都司兰州卫,指挥使驻兰县。洪武五年(1372年),改庄浪州为庄浪卫,属陕西行都司。明宪宗成化十三年(公元1479年),升兰县为兰州,兰州辖区包括今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四区和皋兰县及景泰县部分地区。明代降金州为金县时,治所自龛谷移至今榆中县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肃王由甘州(今张掖市)移驻兰县,建肃王府(今省政府驻地),其护卫队甘州中护卫亦移兰州,但卫名未改。 [41]
清初沿明制,兰州、金县仍属临洮府,府属陕西省。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改陕西右布政使司,治巩昌府,为省会;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徙兰州。雍正三年(1724年),改庄浪卫为平番县,属凉州府。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临洮府移驻兰州,改称兰州府,改兰州为皋兰县,兰州府领狄道州、河州、皋兰县、渭源县、靖远县和金县,皋兰县为省会;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在皋兰县北部设红水分县,辖宽沟、永泰、镇虏、红水4堡(均在今永登县境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改平番县的庄浪监屯厅为庄浪茶马厅,管理藏族及茶马贸易事务;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陕甘总督自西安移驻皋兰县,裁甘肃巡抚,由总督兼巡抚事,至此,皋兰县城(今城关区旧城区)成为陕甘总督、甘肃布政使、兰州府、皋兰县驻地。
兰州市位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中部, [44]是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 [16]介于东经102°35′58”~104°34′29”、北纬35°34′20”~37°07′07”之间。东与定西市接壤,东南与定西市毗邻,南与临夏回族自治州相连,西南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隔湟水相望,西、西北与武威市交接,北与白银市为邻,东北与白银市相接。 [36]截至2024年,全市总面积.6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