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说起胤禩的字,康熙的抱怨就滔滔不绝起来,“你说说,胤祚与他一母同胞,胤祚那手字就很是不错。说来还是胤禩没尽心!”
“你又不是不知道,就胤禩那手字,朕已经都恨不得给他请十个八个老师来教导他了。你之前劝朕说,胤禩还小,等师傅们教导一段时间再说。”
“可如今也没长进不说,朕每回讲他,他也不当回事了!你说说,再这样下去,他长大后,他那手字能拿得出手吗?”
“朕当年习字有一点不好就......”
林玲听着康熙从抱怨胤禩,到长篇大论地讲起他当年习字的故事。
显然,康熙不仅对自己要求高,也对自己的孩子要求高。
但林玲没想通,胤禩的字是怎么能超过长生的课业一举得到康熙的看重呢?
难道单纯就是因为胤禩的字?
林玲尽管在心里诸多腹诽,但面上还是温温和和地说道:“皇上,这教导孩子最忌讳的就是没耐心了。”
康熙不赞同地说道:“爱妃你有所不知,自胤禩入了上书房,朕每每检查阿哥们课业的时候,虽然会训斥胤禩,但也会好生辅导一番。可胤禩那孩子总是嬉皮笑脸的,根本没把朕的话放在心上。”
他皱着眉头,语气里满是恨铁不成钢,“若他其他也一般倒也罢了,可胤禩就字不好,其余在阿哥们中样样出挑。”
嬉皮笑脸?
这个词居然会用来形容胤禩,也是很让林玲觉得惊奇。
要说胤祚嬉皮笑脸还差不多,胤禩的话......
康熙这话语中的艺术添加是不是加得有点多。
瞧着康熙侃侃而谈的模样,林玲心下明白康熙也就是来和她抱怨一二。
就算她执意相劝,不同意给胤禩加师傅这事,也拗不过康熙的意思。
一般康熙真心定下的事,很难转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