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漫不经心地一边喝茶,一边听妹妹说前尘往事,对唐家人不感兴趣。见妹妹说话告一段落,还是没听到重点,就有些心烦。
太后皱皱眉,不客气地道:“就这事?别管以前唐家什么态度,反正两家没退亲,婚约依然有效。现在你外甥荣登大宝,当了天下之主,唐家肯定不敢慢待你们。你着急忙慌地跑到宫里,到底想跟哀家说什么?”
王善唯看太后不耐烦了,赶紧说重点:“唐小公子起了歪心思,看上了凤城大长公主家的孙女,京兆黎家的十三娘,私下里给喜娟写信,说要么退婚,要么做妾。”
太后生气了:“原来如此,唐家人如此厚颜无耻,你们到底是想退亲,还是想做妾?”
王善唯道:“回太后,当然是退亲了。吴郡顾氏虽不是一流的世家豪门,也是地方豪族,更是书香门第,懂礼义廉耻的。”太后微微点头,这倒也是。
王夫人接着道:“家里大人,当年可是进士及第,还指导过皇子皇女的课业。家里长子前两年就通过科举上榜,如今外派到东山县当县令呢。次子也在国子监读书,过几年准备参加科举。父亲在朝当职,两位兄长都往上走,欲入官场,妹妹怎么能给人做妾呢?”
见妹妹夫妇说这话,太后松口气,她也怕碰到没有志气,一味委曲求全的亲戚。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弄到进退为难,两面不落好。太后道:“那就退婚,唐家该不会难为你们了吧?要是唐家做事不道地,哀家申斥他们。”
王善唯叹口气:“娘娘,黎家小姐仗着自家的势力,买通了一个高人,在都城里到处说喜娟的坏话。说喜娟晦气,是个灾星,凡是与她来往的人家,都是跟京兆黎家作对。又说喜娟不要脸,仗着汝南王氏的势力,死死赖着吕国公家。”
太后越发生气了,这些旧贵族,一向飞扬跋扈,欺负别人。如今儿子做了新帝,自己当了太后,可这些人显然没把自己母子看到眼里。但凡有一点忌讳,就会懂得不看僧面看佛面的道理,对自己的亲戚客气些。
王善唯道:“凤城大长公主又不顾体面,给孙女保书,如今,喜娟都不敢出门了。顾大人找吕国公商议两家退亲的事,吕国公又不肯。只说两家定亲好几年了,如今他儿子年龄不小了,要是退亲,就是耽误他儿子,就是顾家不仁义。”
太后道:“妹妹的意思,是让哀家出面,了结两家的亲事?”
王善唯点头,又迟疑了一下,讲了前天发生的事,实在是唐家欺人甚,必须嫁亲。否则,女儿可太委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