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惜时是个聪明人,听了这话,心中有数。近三五年,可能不会选高位妃嫔入宫,就是皇后有孕,皇帝要解决生理需求,也只会挑一些御女、采女之类的低阶妃嫔。太后倒是个好婆母,肯为儿媳妇着想,洛皇后真是个好命的。
太后看嫂子不出声,好像在思考,干脆明说:“洛侍郎家看着不显山不露水,其实族人在营建、百工方面有大才。北山村、福寿村,还有安北那边的新城,都是他们族人的手笔。侍郎家的公输夫人是鲁班一脉的传人,弟子无数,有许多绝技在身。”
袁夫人有些恍然大悟,皇帝上位之后,第一件大事,就是兴修水利,拓展商路。这些事,要让洛家去落实,肯定事半功倍。如今要用人家,对人家的孩子好一点,人家肯定更乐意给皇家做事。
洛坤闱在后宫一家独大,暂时还省心,不过,她也清楚,这种局面不会持续很久。从古至今,皇帝的后宫都不可能只有一个女人。太后和皇帝能给皇后留面子,给她适应的时间,已经是很好的了。她自己也要立得起来,把后宫掌握到自己的手里。
太后对皇后很好,总在关键的时候指点与她。历史上的贤后,有好下场的,也有不好下场的,最重要的是要保护自己的孩子。汉代的邓太后,出身高贵,又有勒石燕然的功劳,可是没有自己的儿子,最后只能黯然退场。
皇后处理宫务有不决之处,会向太后请教,太后恨不得手把手教她。又让她培养自己的人手,跟她说: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儿有女有,不如自己有,夫妻有,隔层手。无论是财帛,还是人手,一定要自己有才好,尤其是用人,必要选自己放心得力的。
皇后把弘农杨氏和江南李氏的宫廷供奉给停了,改让河北洛氏的族人供应。人生来都有私心,自己娘家人用起来更放心。太后表示支持,亲口许诺,如果河北洛氏进货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汝南王氏和安西袁氏求助。
原来御前的马忠总管,如今蒙太后恩典,出了宫,领着媳妇去了太后在黔州开办的开源商栈。太后与马忠都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新帝与皇后自然会安排自己人。
马忠表面上是先帝的御前大总管,实际上是太后和王右相的人。这些年在宫中相处,马忠觉得太后为人值得投奔,很愿意听她的安排。
过年的时候,太后大撒手,就让皇后自己安排过年时宜。河北洛氏的供奉品质很好,袁氏与朝氏也帮了不少忙,物资到位及时。皇后硬着头皮,加上马明等人的配合,年节办得还挺圆满。
过完上元节,皇后觉得不舒服,以为累着了。让太医一把脉,这是怀上二胎了,太后与皇帝十分欢喜,重赏了各处的宫人。皇后这胎怀得有点艰难,孕吐情况严重,浑身不自在。太后怜惜儿媳妇,只得把宫务暂时经管起来,让皇后安心养胎。
太后忙着宫务,皇帝忙着国事,朝里朝外还算平静。到二月中旬,就有王善唯递了帖子,想进宫见太后。太后皱眉,二妹是个安分守己的人,半辈子老实巴交的,锥子扎了都不知道出声,她会有什么事求到自己这里来?
王善唯这些年过得还行,只是她老实,日子过得不讲究。人不会保养,看上去比太后还老相。太后见了二妹,叹了口气,这些年,善唯在家相父教子,后来又帮儿子带孙子。
太后不停叹气,顾家其实不穷,顾廉书法很好,又擅长丹青,兄长多年帮扶,收购顾家父子的书画。虽然顾家请得起奴仆,只不过善唯是个爱操心的,非要自己忙活,看把自己折腾的,都成什么样子了。
回头,要跟姓顾的父子说说,要对妻子、老娘好一点。自己作为大姨姐,算是善唯的娘家人,说了他们敢不听话试试看。自己费这么大力,作出这么多牺牲,登上太后高位,为的是什么呀?不就是让自己关爱的人,能活得理直气壮,活得自在逍遥。
太后眯起眼睛细看,善唯穿了一身暗褐黄色的衣裳,系了一条黑色的绒裙,梳了个简单的发髻,戴了一套黄金首饰,不出挑的旧款式。妆也没上,黄黄脸,脸上的皱纹比自己都深。眼皮肿肿的,眼泡大大的,眼睛红红的,不用说,肯定哭过了。
估计很长时间觉也没睡好,眼下一片青黑,人显得无精打采,正跪下给自己行大礼呢。
太后无奈一笑,轻声说了一句:“起来吧,都是自家姐妹,意思到了就行。快过来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