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设和宝贝,放到了儿子府里。
皇后让人在儿子府里修了密室和暗道,还布置了许多机关,她这人一向怕风声鹤唳,怕天灾人祸。
儿子这些年被她保护得太好了,内里不成熟,一团孩子气,她其实是不放心的。
不过,儿子毕竟有自己的未来,她必须放手,否则,心爱的儿子或许成了仇人。
王善先和长孙远也不放心八皇子,给他安排了全套的人手,亲王该有的配置,只多不少。
还给了五十名暗卫,只是这些暗卫听命于长孙远,八皇子并不清楚,也不用费钱费力地去管理安置。
因为操持八皇子的婚事,宫里这个中秋节也是过得中规中矩,别的人都不敢吱声。
只有福贵妃,仗着有皇帝的宠爱,对什么都不满意,一个劲的鸡蛋里挑骨头。
皇后忍着气,暂时没搭理她,准备把儿子的婚礼办得风风光光的。
八皇子成亲后,跟媳妇关系处得还不错,主要他媳妇比他大两岁,生性聪明又长相艳丽,哄一个小弟弟,还是手拿把掐的容易。
新婚燕尔的,自然甜蜜温馨,江梓王府里一片和谐。
这一年来的光景,皇后也觉得度日如年,福贵妃一个劲地蹦跶,哪痛往哪踩,皇帝还偏心护着,动她不得。
这女人就像那癞蛤蟆上脚面,不咬人她膈应人。
皇后寻思着,这种混人像个疯狗,留着早晚成害,必要釜底抽薪才好。
皇后写信跟王右相,长孙大人几个商量,让安西和陇右那边多寻阿史德部落的麻烦。
只要起了冲突,趁机杀灭阿史德部落,不要俘虏,只要他们全军覆没。
对待敌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如今陇右的长孙洋,安西的袁阔,甚至安北的李怀恩,都是站在皇后一边的。
他们也很忧心,他们在边疆镇守,既辛苦又担心,精神紧绷。
皇帝却抱着异邦的美女,成日寻欢作乐,如今还威胁皇后和八皇子,这两位就是他们这些势力的根脉呢。
皇后通过王右相给几人转述,陈明原因,几人都应允了。
都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找阿史德部落的麻烦,还不是易如反掌嘛。
重要的是先抓住阿史德部落的奸细,掐断两地的联系。
别边疆刚动手,宫里的福贵妃就知道了,去皇帝身边吹枕头风,耽误大事。
抓阿史德部落的奸细说容易也容易,皇后那与动物沟通的本事实在是好用,想逃过万千生灵的眼睛,难如登天。
不到半月,就把阿史德部落的奸细全部掌控了,并没有全抓起来,省得打草惊蛇。
不过,他们再想跟老家互相传递消息,怕是不能够了,全都被拦截了。
冬月来临的时候,是阿史德部落最艰难的时候,满天大雪,地上积雪一尺。
部落全靠存粮和肉干、奶制品饱腹,牲畜也全靠库存的草料过冬。
可那些东西都是有限的,部落中有头有脸的成员还好一些,地位低的族人过冬都是九死一生。
所以,每到冬日,这些游牧部落都要向周围东陈官府借粮草,允诺第二年春天用牛羊制品偿还。
东陈边疆的官员综合考虑,要是不借,饿疯了的胡人就会跟他们拼命,还是借一些稳当。
正常情况下,春天到了,牧草丰茂,牲畜繁殖,可以按价偿还。
可要是春寒或什么天灾来了,那些胡人还不上,就会耍赖不还,双方打上几次小规模的战争。
最后,胡人部落给东陈官员私下送些好处,东陈官员向朝廷报了战损,朝廷拨款或减赋减役,事情不了了之。
如今东陈打定主意要收拾阿史德部落,他们再来借粮草就没那么容易了,不但他们借不着。
跟他们相邻或友好的其他胡人部落也借不到了,这帮胡人外貌粗糙,其实心眼很多。
他们都喜欢端起碗吃肉,搁下碗骂娘,干脆让他们都缺粮,他们才会老实。
阿史德领在中央大帐中破口大骂,他都把女儿送去和亲了,东陈对他这个老丈人居然没有高看一眼。
他向陇右借粮,长孙总督居然说没有,连借口都懒得编。
他向安西借粮,袁总督也说今年收成不好,还指望女儿从别的地方收粮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