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是天子,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吧,儿臣不敢有意见。”
皇帝冷笑:“知道自己的身份就好,朕是君父,你是儿臣。父皇想给你的,你不要都不行,父皇不想给的,你不能伸手来抢。”
八皇子不吱声了,难怪母后说过,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皇帝是君父,但他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君父,如果他看不上你,便你十分孝心、文武双全,他也会觉得你装模作样、居心叵测。他封皇后时,自然早就知道祖宗的旧制,立嫡立长不立贤。
母后当皇后没出什么差错,自己作为皇后唯一的嫡子,当太子理所当然。不知道父皇怎么想的,如今闹出这么多事来,还是看不上自己。罢了,你心里没我这个儿子,我心里自然也不再把你当老子。
八皇子说是来侍疾,因为心中烦乱,什么也没做,就坐着喝茶。直到喝多了茶,有些内急,找了个借口,就出去了。
皇帝看儿子走了,对马忠道:“瞧瞧,这可是朕的亲生儿子,一点耐心也没有。朕都病成这样了,他还来气朕,朕还真不放心把东陈交给他呢。”
马忠也不敢回话,他私下跟王右相和王皇后有往来,但他也不能明着说什么话。当皇帝的大多数疑心病重,自己要是哪句话说不对了,引起皇帝的反感,下场就别提了。
七皇子来看父皇,跟父皇提起,让神医谷的人来会诊一下,给个有效的治疗方案。皇帝觉得七皇子说得有道理,就让人去神医谷请人。华神医说自己年龄太大了,眼花手抖,看不了病,还是找自己的弟子们去一趟西京。
除了去安南的张思星,医术较高的几位都去了都城。先跟太医交流一番,又轮流给皇帝把脉,检查身体。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右心室传导阻滞,冠状心脉血管有些不通。以现在的医术,不能根治,只能缓慢疗养。
皇帝叹口气,自己的身体自己多少有点数,年龄在这里摆着呢。人过了六十岁就算长寿了,自己成天忙着管理天下,让人心烦气躁的事太多了,能活到现在,得知足。
承辉二十四年腊月初三,皇帝突然下令,命二皇子、七皇子、八皇子共同监国。所有皇子都有了爵位和封地,王府建好后,全都出阁,迁入各自的王府。
另外,追封大皇子的母妃杨氏为肃明皇贵妃,把大皇子的爵位晋升为悯王,重新增加了封地的范围。
二皇子的两位舅父,都提了官位,江大舅如今是左领军卫的大将军,江二舅也成了左领军旗下勋一府的中郎将了。
追封七皇子的母妃柴氏为和睿皇贵妃,赦免了柴家的重罪,安排了柴家人重新进入官场。
朝中都明白,太子肯定是在这三位皇子之中诞生。这三位皇子各有优势,也有些共性,正是当太子必要的条件。
首先是这三位均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本身没有大错。其次这三位都已娶妻,育后正常。本来八皇子的身份最高,如今那二位的外祖家得到提拔,八皇子的优势不明显了。
本来,二皇子的母妃生前不得宠,如今加封了江皇贵妃的娘家两位兄弟,明显是增强二皇子的势力。七皇子的母妃柴庶人是罪人,如今都被追封为皇贵妃,只比皇后差一点点。柴家人也因平阳昭公主的余荫,赦免了重罪,重新进入官场。
皇帝的病情越发重了,时常心慌气短,走不动路,坐卧不安。二皇子成天往宫里送补品,甭管对不对症,都是一番心意。七皇子天天嘘寒问暖,端汤喂药,表现出十足的耐心。八皇子早对皇帝起了逆反之心,巴不得他赶紧死,年轻人藏不住心思,总会表现得不耐烦。
二皇子心口如一,他有自知之明,确实没有继承皇位的想法。他如今有了王位,有了贤妻美妾,还有六个儿女,很知足了。加上,王皇后一直对他不错,指点他私下建立了商队,又提供了货源,让他不缺财帛,更没了太嫡之心。
所以朝廷一有事,二皇子首先就找八弟商量,解决不了的,就让八弟去找王右相和长孙相爷他们。那帮子能人,随便一个主意,都比他兄弟这些井底之蛙要厉害多了。
七皇子明知道在政事上没什么人可依靠,父皇虽然赦免了柴家的重罪,可是柴家人如今在中央的多是边缘的位置,大事上帮不上什么忙。七皇子想了很久,只能另辟蹊径,在父皇的身上找补。要是父皇能多活一段时间,肯定会体会到自己的孝心,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