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真心相待,有用得上他的地方,他非常积极。
能进宫当宫女,不会要容貌太过浓艳的,怕魅惑君王,也不能识字,恐会泄露机密。
但也是有条件的,至少要五官端正,身体健康,态度温和,做事麻利。
当女官的条件更好一些,都识字,有一定的特长,办事认真细致。
关键是比宫女们的积蓄更丰厚,她们是有俸禄的,比宫女的月例多不少。
这些女子与王侍郎手下那些侍卫条件相当,特别合适,就是年龄上,或许大几岁。
王侍郎当时就表态:“大几岁怕什么,女大三,抱金砖。
女大五,家有福。”
马太监很快从干儿子马忠那里拿到了出宫的宫人名单,综合了她们的年龄、外貌、才学和能力,圈选了二十几个合适的。
让王侍郎打听到她们的下落,他亲自去说和。
果然应了马太监的话,这帮人出宫时也是心里忐忑。
年龄大了,有些活儿干不动了,年年进新人,自己越来越不受待见。
宫中黑暗,度日如年,眼看皇帝老去,众皇子夺嫡就在眼前,后宫中早晚也会被牵连,命运未卜。
幸得陛下开恩,给了这次机会,必要出宫保命的。
出了宫,又无处可去,父母不是已故就是老迈,兄弟姐妹也各自婚嫁。
当年能狠心送她们进宫,亲情也没剩下多少,何必再回去让他们剥削,给娘家做牛做马呢?
东陈国的都城实行坊市制度,一入夜就宵禁,必须有下脚之处,一个个滞留在都城靠近西北角的车马店里,盘算着立个女户,置办点房产。
可是,都城寸土寸金,她们的那点积蓄也是捉襟见肘,正是为难之时,就有了及时雨。
马太监是宫中的老人,太后身边的总管,这人圆滑中还带些许善意,在宫里提点过不少人。
这些宫人还是信得过马太监,一听说给她们说亲,都不着急着拒绝,说想见上一见再议。
小北山离都城有三百多里,可不算近呢,去一趟还挺费劲的。
王侍郎才不会被这点小事难住,立马承诺所有费用他都管。
让人雇了五辆马车,跟着十个护卫,带了盘缠和食水,一路护送这帮宫人去小北山,跟那二十人相亲。
王侍郎心想,王一和那帮人,别的不说,都有一副好样貌,一相就有八成的机率合适。
都是太后从成百上千孤儿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五官端正,没有毛病。
又从小习武,身板笔直,气息悠长,行动间很有气势。
这些宫人在宫里见过最多的就是太监,都是一副阴柔圆滑之气,大多数身上又有些怪味,别说过日子,见了都避之不及。
偶尔能见着皇帝和皇子们,身份天差地别,不敢直视,那些人又养尊处优,鼻孔朝天。
最能入眼的就是一众侍卫,可那些人出身良家子,家里早就给他们安排好了,一成年就娶亲,有的家里妻妾成群,还能真心对待大龄宫人。
所以,相比之下,王一和这伙人,很容易入这些大龄宫人的慧眼。
不要以为男人好色,女人也色迷。
人常说,女为悦己者容,其实说得有误,应该是女为己悦者容才对。
男人要是个癞蛤蟆的模样,你看女人会不会因为他喜欢自己,就心甘情愿地屈就。
王侍郎对男女之情不是太了解,这人专盯经济条件。
这二十个人都给了北山村的三进四合院,工钱给得也足。
答应给他们成亲,现在有了目标,聘礼帮着准备够够的。
每人两千贯钱,红色绸缎三十匹,白绫六十六丈,黄金饰五件套重约十六两,上品珍珠戒指一对,茶叶二十斤,好酒二十坛,白米十担,粟米十担,麦粒十担,黄糖五斗,海盐五斗。
这样的聘礼,比一般小官家出得都丰盛。
准备去北山村相亲的那些宫人,在王家护卫的保护下,在路上行了两日,第三日午后,才到了北山村。
宫人中年龄最大的女子姓姜,小字卓然,今年三十二岁,原在尚宫局中做司正,娘家爹是陈州淮阳县县令。
她外祖家开了一家,从小眉清目秀,脑子聪明,得外公喜爱,教她识字读书。
可惜亲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