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都城女商韩五娘(2 / 4)

而且,女子婚育过早,对身体也不好。

还有个隐患,国师跟皇帝太后说,皇陵地面工程不顺,要四个人祭祀方成。

皇帝和太后觉得人祭过于残忍,不敢公开下旨,默许了。

偏偏王兄的夫人近来得罪了国师,国师那人怕不是个心胸宽广的人,要是对王侍郎的孩子下手就不好了。”

裴夫人大吃一惊:“哎呀,我说呢,近期很多人家给国师送礼,咱们可没给国师送礼,会不会影响咱家的四个孩子呢?”

魏侍郎道:“不碍事,咱家老大现在外任息县当县令,老二在杭州的白鹤求学。

大女儿跟丰县霍氏订亲一年多了,明日就送她到丰县的别庄去待嫁。

小女儿送到广州,到我三舅家暂住一段时间。

没有深仇大恨,国师虽量小,也懂得远水不解近渴的道理,等事情过了,孩子们再回都城。”

过了几日,国师全真子到梁王府上,要做一场法事。

杀鸡宰鹅洒狗血地一通折腾,焚香祷告,求道家祖师爷下凡镇妖。

最后皆大欢喜,梁王去了心里的膈应,国师好吃好喝,还得了一大笔钱。

王侍郎把妹妹给的一颗大白珍珠直接卖给了韩五娘,要价四万贯,他也觉得要价有点高,心里还在忐忑,却不知女人就没有不喜欢珠宝的。

韩五娘一眼就看上这颗大珠了,她也算是见多识广的,这些年也没见过这么大颗,这般品质的珍珠,算是可遇不可求的。

两人唇枪舌剑一番,最后定价在三万贯。

王侍郎拿了钱手都有点抖,这也太值钱了,六个大钱箱子,拉了一大车。

回到家里,把钱送到私库,心里得意得很。

韩五娘在都城是个传奇的女商人,她出身还好,是洛阳韩氏第四房的嫡次女,在家族里排行第五。

十七岁那年,家长做主,嫁给洛阳寒门出身的姚氏,丈夫是长房的嫡次子姚方崇。

主要韩家家长是个颜控,看姚方崇长得好,身高七尺有余,五官俊秀,皮肤白嫩。

一打听,姚二公子读书也不错,写得一手好字,琴棋书画都懂一些。

观察这人,行动间很有文人风骨,站如松,坐如钟,喜怒不形于色。

现在是寒门士子,如果能中科举,就是奇货自居了。

此时姚氏长房的家主过世三年多了,寡母梁氏没什么主见,就听凭孩子们分了家。

姚家家长身体不好,没有纳妾,又死得早,门里就只有兄弟两个,中间还有个女儿。

姚家大哥姚方敬是个自私精明的,分得了家里大半家产,奉养母亲。

姐姐姚圆圆两年前嫁到洛阳的于家,日子过得不错,也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并不怎么管弟弟的闲事。

姚方崇那年才十五岁,只分到一个三进的小院,郊外有百十亩薄地,几千贯钱。

宅子里有两个中年女仆,身边有两个随身的男仆,他既不善家事,也不会经营,虽不至于吃了上顿没下顿,日子过得很一般。

韩氏过门时带了不少嫁妆,过门后,韩五娘展现出卓越的经营能力,把嫁妆中的庄园店铺打理得明明白白,日进斗金。

姚方崇从此丰衣足食,万事不理,只管认真读书。

婚后第三年,参加河南的明经考试,中了举,可惜第二年的春试却落了榜。

姚方崇觉得洛阳这边的不如都城的,先生水平一般,也没什么门路,就盘算着要搬到都城去,准备到都城外着名的清远求学。

家族的兄姐大都是冷眼旁观,有聪明的说几句勉励的话,象征性的送来几贯钱以充路费;有观望的,避而不见,装不知道;还有不懂事的,酸言冷语地说些不咸不淡的话。

大哥姚方敬道:“二弟,你那么大能耐,洛阳都装不下了?兜里没几个钱,还要去寸土寸金的都城求学,为兄真是万分佩服。

不过,弟弟你命好,家里娘子中用,会经营,为兄祝你一路顺风。”

话说了,钱却不肯出一文。

还是老夫人心疼幼子,送来一百两银子,一套文房四宝。

姚大姐更是连面也没见,着人送过来一件新做的圆领长袍,两包干粮,十贯钱。

下人捎话道:“我家夫人说了,女人出嫁从夫,

最新小说: 重生之寒门翻身记 娱乐圈,大佬只想摆烂 凡尘仙逆之三界渡 万古第一废材陆仁云青瑶 海贼:幻兽九头鸟 重生离婚踹渣总,五个哥哥排队哄 八零大佬宠不停,作精后妈赢麻了 快穿:炮灰女配反杀指南 带着铁路到大明 青云门陆仁云青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