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遐思,各走各的阳光大路,坐地铁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他想起自己最后的一句话。
“哥们儿多弄点儿爱情故事,特别是《北京爱情故事》,那是最大的价值”
以前见到张笙,他会把自己的闺房密室一顷而尽,现在宋玉不谈了,张笙觉得自己创作剧本,对于宋玉来说是莫大的刺激,张笙不再继续,宋玉不再继续提供素材了,对自己生的故事闭口不谈,有些人不在乎钱,有些人不在乎利,但有时有名的面前,知识分子都是极其自私的,要不莫扎特和贝多芬命运就不会那么惨,
“还有哥们儿你的剧本千万别写散文”
“绝对莎士比亚一样的故事,”
“还有戏剧最重要的是冲突。
像被惨世界《笑面人》《巴黎圣母院》还有《海上劳工》散文中的故事,散文同样能讲故事,懂吗?兄弟,别在这误导我的创作,”
什么是故事一直让张笙困惑,但是散文的故事更精彩,像《尤利西斯》,意识流的东西,心里层次。
别再用故事本身去利益的狭隘,去约束作品本身,写作本身就是艺术的绘画中故事的故事,评论家常常会用这种嘴脸去扼杀创作本身。
就算从一出生像日记一样枯燥的去叙述生活本身也是故事,张笙从这时就瞧不起宋玉对艺术本身的不尊重,作品作品剧本不会让宋玉阅读,想想自己付出那么多心血的爱情故事,他竟然用散文没有故事情节去否定创作本身。
另一位宋玉先生将会拿互联网上的情色小说去贬低故事本身,其实他们什么都不懂,张笙第一次觉得宋玉是个可怜虫,第一次感觉以往的心灵上的共鸣消失了,世界如此美丽,有那么多美丽的回忆,有何用?
“哦,我明白你的作品就是写我们这些人本身”
宋玉好像有所醒悟,
“你的本身在剧本当中根本没法去写,能做参考,生活中的参考,对于剧本本身来说你们一无是处”
张笙能明白艺术创作的难度,没有生活的阅历和素材,没法去创作最好的作品,即使莎士比亚创作亨利五世,辛白林,也是生活中的感悟后,加上历史的虚构没有生命和生活中的苦难,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写不出最好的作品,艺术本身的创作可不是空中阁楼,当虚构出主人公后,把生命生活中的原型和灵魂注入才能有永恒的作品,读书能读到自己存在的。
这本书绝对是名着经典,对于前人的敬畏可以但不可以部分迷信和崇拜,贝多芬对歌德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歌德讨厌贝多芬本人,但是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本身还是震撼了歌德先生,想一想这世界只有永恒的莎士比亚,他为什么伟大?因为确实重于生活本身,又不迷信于伟人本身,现在宋玉先生和张笙思想差距太大了,宋玉还活在爱情泡妞本身,想不到岁月会把一个优秀的品格彻底打磨掉,以前他可是心目中的瓦格纳,尼采,开始批判瓦格纳本身了
“你缺自我展现的勇气,”
“什么叫自我展现的勇气?”
“你连表现自己都害怕。
你有这种能力”
“有何意义?”
“别人会了解你,你知道你”
“我不需要”
“看看你现在胆小多,害怕”
“证不了,证明不了勇气,最后还是原地踏步,最起码写一部影评还需要电影本身看一遍,他们不可能做到,都在糊弄自己的生命,一句浪费青春,在一起争论有何意义?一点都不真诚,倒是挺虚伪”